波兰经济

被抱怨电价高,国际巨头CEO遭解雇!

近日,法国电力集团(EDF)首席执行官卢克·雷蒙特(Luc Rémont)突然遭到法国政府的解雇。据法国政府消息人士透露,此次人事变动与法国国内电价持续高涨、民众及企业的强烈不满有关。

在舆论压力下,电价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,法国政府强迫EDF必须做出改变。

电价高涨是直接导火索

在法国民众和工业企业的“口诛笔伐”下,电价成了雷蒙特被解雇的直接导火索。

法国是欧洲电力市场的重要参与者,长期以来依赖核电站提供稳定且相对廉价的电力。EDF则作为负责全法国发、输、配电业务的国有企业以及全球最大的核电运营商,肩负着完成公共服务事业的使命。

然而,近年来受能源危机、核电机组检修延迟及欧洲电力市场机制等因素的影响,法国电价屡创新高。法国多年前制定的电力市场特殊机制也加剧了矛盾。

为了在EDF这一大型企业就能承担起大量电力供应的情况下创造出竞争,法国于2010年推出了ARENH机制。该机制要求EDF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售价向竞争对手长期出售部分核电产能,以促进市场竞争。然而,俄乌冲突后欧洲电价飙涨,EDF被迫仍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售电,导致了巨额亏损。

尽管ARENH机制将于2025年底到期,但法国政府又推出了一个新的核电生产分配机制——CAPN机制。

CAPN机制旨在通过优惠电价继续支持本土高耗能产业(如钢铁、化工、铝业)的竞争力,但截至2025年3月,仅有1%的签约目标达成。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客户对EDF的竞争定价策略强烈不满。圣戈班集团CEO伯努瓦·巴赞公开指责EDF“对法国工业竖起了中指”,称电价可能从过去的每兆瓦时40欧元翻倍至80欧元,导致企业推迟在法国的投资计划,甚至考虑外迁生产。另一方面EDF则坚持认为,必须提高电价以确保公司财务健康,尤其是需要为新建6座EPR-2核反应堆和偿还550亿欧元债务筹集资金。

CAPN机制的设计未能平衡政府补贴需求与企业盈利目标,最终成为“死结”。

政策推进不顺是根本

更深层的原因,是雷蒙特与马克龙政府在新核电项目推进上的矛盾。

2022年,为了实现连 任,马克龙提出了“核能复兴计划”。当年2月,马克龙宣布法国核能复兴的时机已成熟,表示应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为在运核电厂延寿,并新建6台EPR-2机组,同时保留未来增建8台机组的选项。首批3对EPR-2机组计划依次在庞里(Penly)、格拉夫林(Gravelines)和布热(Bugey)厂址建设,预计2027年开工。

EDF被选中为实现马克龙计划的实施者。然而,几年过去,EDF仍未敲定建设方案,成本估算和工期规划屡次推迟,引发法国政府不满。

此前,弗拉芒维尔EPR反应堆项目因成本超支四倍、工期延误十年而饱受批评,政府要求EDF“避免重蹈覆辙”,但雷蒙特更倾向于优先优化现有核电站运营,而非加速新项目落地。此外,雷蒙特主张将EDF定位为“欧洲能源巨头”,积极拓展英国、波兰等国际市场,这与马克龙“法国优先”的工业政策直接冲突。

因此,法国政府决心换一位更能执行政府决策的CEO来领导这家全球最大的核电运营商。雷蒙特的离任便标志着法国能源政策从“市场化”向“政治化”的转向。

如今,被委任为EDF新CEO的伯纳德·丰塔纳(Bernard Fontana)的首要任务便是推动新核电项目落地,并以更低的电价留住工业客户。然而,这一调整可能牺牲EDF的财务可持续性——若电价长期与生产成本脱钩,其债务压力将进一步恶化。

对法国而言,这一事件暴露了国有能源企业的双重角色困境:既是国家战略的执行者,又是市场竞争的主体。如何在能源安全、去碳化目标与经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,将是法国面临的长期挑战。